8月的最後一天,我當了胡姐&Gary的小跟班,一起到新竹去探索美食,很難得能遇到胡姐願意開金口講台語,這家餅店真的是賺到了,就請大家一起來瞧瞧囉!我的Sony小T5果真很稱職地作了全記錄!
錄影地點:新玉香餅店(地址:新竹市中山路192號,電話:03-522-5341)
不知從何時起,季節風在新竹找到了自己的故鄉,於是叫做「風城」的這裡,漸漸發展成北台灣最古老的文化重鎮之一。新竹人用歷史遺跡過往璀璨歲月作見證,也用熟悉的味道為古老的的滋味寫下記憶…….「竹塹餅」,便是勾起新竹中老年人魂牽夢繫的滋味與源頭。
「竹塹餅」新竹特有名產(新竹昔日舊名竹塹),因內餡與傳統訂婚禮餅相似又稱「肉餅」,其實它原來名字叫做「無皮餅」,但創始人新玉香餅店 韋隆波 先生是從事糕餅生意,本地人口耳相傳結果變成「糕餅皮」與「無餅皮」台語發音極為接近,所以新竹人大都稱它為「糕皮餅」。
竹塹餅的作法是,先將內餡之一的肥豬肉(取自黑豬肉的肥肉,Q又厚,絕不帶腥味)與白糖,以一斤對二兩的比例醃製一個星期。醃好的肥肉成晶瑩的粉紅色,此時油脂已去除大半,降低了油膩感;餡餅之二的冬瓜,去皮去籽後,、切成十公分條狀,用麥芽糖熬煮八個小時後,冬瓜不僅入味且入色。
至於餅皮方面,即使用蛋、麵粉和特殊配料搓揉而成,過程中不加任何一滴水,如此方可讓餅皮更為香濃,接著將擀成似餛飩皮的餅皮,包裹住肥肉丁、冬瓜丁、紅蔥(油炸過的)拌成的餡料,再以手工捶壓成厚度約一公分的圓狀,此時最可顯現出師傅製餅的手藝。
再來將半成品平均擺放在佈滿白芝麻的圓形竹檯上(白芝麻須要事先炒過及浸泡),運用師傅的手勁讓竹塹餅在竹檯上有規律的跳動和旋轉,使得背面自然均勻的沾滿白芝麻,這道手續沒有三五年功力是作不到的。最後在表面塗上蛋汁放入烤箱以攝氏150度烤15分鐘即可完成。
烤好的竹塹餅,香味四溢,內餡柔軟、甜度恰當,絕不油膩。由於它的餅皮十分細薄,且只覆蓋在內餡上層,感覺整個竹塹餅全都是餡料,所以創始人 韋老 先生才會稱它為「無皮餅」。
「竹塹餅」,讓無數新竹鄉親及外地人齒頰留香回味不已的名產,讓我們衷心希望這百年的好滋味,能繼續飄香在另一個百年歷史裡,永遠……
資料來源:新玉香餅店(創於西元1891年,清光緒14年)
地址:新竹市中山路192號 電話:(03)5225341